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揭開文物的神秘面紗 詳解文物攝影技巧

拍攝文物首先要瞭解所拍文物的歷史背景、工藝特點,正確處理好科學與藝術的辯證關係。

  一、運用好燈光是文物攝影的關鍵

  文物攝影大多數在燈光照明的條件下拍攝,所以首先要瞭解燈光照明的一些特點。燈光照明主要有散光燈和聚光燈兩種。散光燈的照射效果是光照廣泛、均勻,光的強度由照明區到非照明區逐漸減弱,而聚光燈照明集中、強烈,光的強度由照明區到非照明區減弱。拍攝文物大多數用散射光,因為它的光強性質接近於自然光,適合於人物視覺習慣。

  二、文物攝影的用光方法

  前側光是沿著拍攝方向並成45°~90°角方向照射來的光線。用這種光線照明可以突出表現粗糙和有凹凸花紋的器物,如陶器上的繩紋、銅器上的饕餮紋、甲骨上的刻字或器物上的附著物(布紋、席紋等)。

  根據側光角度大而陰影短,角度小而陰影長的特點,在拍攝凹凸起伏的器物時要採用高位置的側光,反之要採用低位置的側光。如果凹凸變化很小,側光的位置就要很低,甚至採用接近90°角的正側光,才能把要表現的細部刻畫出來。

  另外,玉器、石器、骨器上的加工痕跡,古紙、絲織品的纖維組織,需要用聚光燈的側光來照明。而凹凸起伏比較明顯的器物,如陶器上的紋飾、銅器上的銘刻及銅鏡、紙幣、印章、封泥、瓦片、陶片、墓誌、碑文、磚刻、畫像石、石雕、玉雕和骨雕等,要用散光燈的側光來照明。運用側光照明要防止光比過大或光線不均勻的現象,通常採用加輔助光的方法克服以上缺陷。

  後側光屬於逆光的一種,它能有效地增加器物的立體感和空間感,對於塑造物體的輪廓十分有效。後側光一般要高於器物,使器物至少有兩個受光面(上面和側面)這樣有利於勾勒器物的大部分輪廓。

  如果後側光使器物的1/4~1/6處於高光下,3/4~5/6處於暗面。這時就必須使用輔助光。輔助光不但可以增加暗部的亮度,充分體現暗部的花紋,尚可減淡後側光形成的器物投影,使器物的投影在畫面上濃淡相宜,恰如其分。

  用後側光拍攝文物時,曝光值以暗部為標準,兼顧亮部,使各部分的光比不得超過底片的寬容度。布光時同時考慮主體和背景,使之達到層次分明、對比適中的效果。
散射光的光線均勻柔和,明暗色調接近,投影平淡,在拍攝時容易產生光斑的器物(如瓷器、玉器、料器和金銀器等)常用這種光。在拍攝文件、圖表、字畫和小件器物時也常用這種光來照明。

  散射光一般是自然光在薄雲遮日時產生的,在燈光照射條件下可以在強光燈前加上一層硫酸紙或一塊磨砂玻璃,使光線漫射或用白紙屏和反光傘將光反射到器物上去,達到散射光的效果。

    小件器物拍攝時的注意事項。文物攝影中小件器物的攝影較為多見。小件器物拍攝時除一般採用散射光照明外,還要注意以下幾點:

·器物的色調要盡量接近,避免深色、淺色器物色調差別過大而引起曝光偏差。

·拍攝時大多採用俯拍角度。

·沉底的顏色與器物顏色要搭配協調。

·適當調整器物高低位置。

·注意器物之間不要互相遮擋。

    拍攝玉器時要使燈光照射方向與相機拍攝方向對稱。這是因為玉器質地滑潤,並且大多雕琢有精細的花紋。這種花紋只有在一定光線和角度下觀察才比較顯著,所以拍攝時要利用光線的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原理,採取特殊角度的拍攝方法。只有這樣才能使玉器上的柔光和反光連同花紋一起進入鏡頭。

  三、文物攝影中投影的處理

  文物攝影中投影的濃淡及文物在畫面上所佔的位置與比重,對襯托主題都是十分重要的,必須認真對待。

  文物攝影光源距器物較近,並且通常需要有主光和輔助光照明,這就使器物的影子不但明顯且處理不妥還會雜亂,特別是鼎、鬲之類的三足器物,每足有1~2個投影,當光從兩個角度打來時就會出現兩個投影。

    所以,如果用光不當,投影過濃,勢必又出現喧賓奪主的現象;影子過多,互相交錯,又有雜亂之感;如果沒有影子,雖然主題也突出了,但器物會有凌空的感覺,或形同剪紙,效果也不好。淺色器物的拍攝,玉器、石器、骨器、蚌器或銅器等可以放在較深色的背景上拍攝,這樣既能突出器物輪廓,也能襯托器物的色調和質感,投影處理在深色背底上也不明顯,不會干擾所表現的器物。所以,文物攝影中,處理好投影會增加器物的立體感,起到填補空白、調整平衡、突出器物造型的作用。四、文物攝影中背景的處理

  文物攝影畫面中,背景往往要佔去1/2的面積,所以要充分利用背景,讓其為主題和內容服務。

  背景色調的選擇。在用全色片拍攝時,背景一般採用深灰的中間色調,而深、淺色調的選擇要以器物顏色為主。完全黑色的背景不利於表現空間感,畫面也顯得沉悶,而用一張白紙作背景也起不到襯托作用,所以一般均不採用。

  用彩色片拍攝文物時一般用淺灰色、淺米色、淺咖啡色和淡黃綠色為宜。如需用深色背景,則以深棕色、深灰色或黑色為好。

  在彩色拍攝中套特別注意背景襯布的色彩對文物的影響,特別是表現表面光滑的器物,背景色的影響更為明顯,所以在拍攝文物時,為了保留文物原有的真實色彩,最好不用對比強烈的補色和顏色鮮艷的背景。如果拍攝的文物顏色偏深,宜採用淺灰色調的背景。

  背景材料的選取。光滑、細膩、透明的器物適合選擇質地粗糙鬆軟的背景材料(如毛毯、網格布等)。粗糙、不透明的器物適合選用細膩些的背景材料(如灰布、背景等)。

  背景布的使用方法。俯角拍攝時,背景布平鋪在器物下面;平角拍攝時,一種方法是將背景布的一端掛在高處讓其自由下垂到器物台上,再圓滑地轉向平台,使背景與檯面無明顯界限。另一種方法是把背景布和檯面分開,使畫面中間偏下處出現明顯界限。

  總之,考古攝影不僅需要具備考古方面的專業知識,還要掌握攝影藝術,還要掌握攝影藝術,只有這樣才能拍攝出既有科學研究價值又有審美價值的考古作品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