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陳楚生唱“戲”,戲亦書生氣

一個職業歌手,卻經常留戀於各大影視劇中,頻繁的為這些影視劇配唱歌曲,這難免會讓人有種“不務正業”的感覺。而在這個娛樂的時代,一個歌手只要是和影視沾邊,也總是會落入利益的口舌。誠然,目前的影視劇歌曲領域,確實已經成為了一個名利場,是一個歌手與歌手間,在純粹歌壇演藝事業生涯以外,開闢的一個新戰場,在許多時候,都進行著一種互惠互利的買賣。但就像公益活動成為許多明星推銷自己的平臺,你卻不能完全抹殺公益活動本身的意義一樣。目前的影視歌曲市場,雖然已經有淪為植入式廣告的趨勢。但你卻同樣不能否認,有一些影視劇和歌手的合作,卻還是能在真正意義上,擦出不同藝術種類交匯時,應該有的火花與光亮。於影視、於歌手,都各有藝術上的收穫。

陳楚生作為目前中國歌壇最具人文氣質的歌手,他不僅僅只是把這種氣質,停留在一種復古八十年代人文精神的表面,成為復古形式下的一種道具,反倒是因為這份人文情懷的扎實和深厚,而慢慢變成了一種模具。比如之前的公益單曲《綠動》,雖然運用了搖滾樂的編曲形式,但在陳楚生的演繹之下,卻同樣能體現出一種知識份子獨有的人文關懷氣質。不只文藝,更是文學。

而最近一段時間,隨著合約的解決、創作的穩定和事業的慢慢走上正軌,陳楚生也慢慢涉及一些影視歌曲的演繹中去。影視歌曲這個領域的題材,雖然具有典型的命題作文性質,看起來並不適合陳楚生這樣習慣“無中生有”的創作歌手。但實際上,在一個有限的題材裏,發揮無限的想像力,有時候一點都不比在無限裏創造無限容易。與此同時,在這樣一個過程中,陳楚生還能夠因為劇情的戲劇化張力,從而刺激出與那個純粹的自我創作、演繹體系不同的新靈感,並反過來再影響影視劇的音樂氛圍。而這種在得到和給予之間的收穫,也可以看成是歌手創作或演繹影視歌曲目的的正道,就是通過不同藝術節點的融合與交匯,從而找到歌手新的音樂增值點。開拓創作視野,深挖自我潛力。

中國版《愛上女主播》的片頭曲《風起時,想你》,由於電視劇為偶像劇的屬性使然,所以也讓人有種很韓劇的感覺。而如果是交給其他大部分歌手來演繹,或許也肯定會因此呈現出日韓的氣質、國際的唱法來。而陳楚生的演繹,則在一種時尚的旋律氛圍中,呈現出一種書生意氣的詩意,以及八十年代臺灣民謠特有的那種浪漫與憂鬱並存的氣質,無形中讓一首偶像劇的片頭曲,變得既有時尚,也不缺文化。電影《80後》的插曲《天長地久》,則原本就是日本著名音樂人穀村新司的舊作,香港歌星張國榮,也曾經演繹過這首歌曲的粵語版《有誰共鳴》。有了這樣一個對陳楚生而言,更為熟悉的時空平臺,也讓他可以順著這道脈絡,像回憶老電影般,將他的80後記憶,在敘事和感性中再放一遍。而電影《風聲》的主題曲《且聽風吟》,則完全沒有電影本身的那種刺激和懸念,無論是創作還是演繹,陳楚生都是站在一個更高的地方,用一種超越劇情的詩意,唱出一種歷史的沉澱感,以及知識份子對人世、對塵世、對歷史永遠的憂患和關懷。

與此同時,陳楚生更在最近的兩部大片中接連開嘜,尤其是電影《狄仁傑》,他更是一口氣演繹了主題曲《丹書鐵契》和宣傳曲《相忘於江湖》兩首單曲。其中,《丹書鐵契》的演繹,陳楚生同樣沒有順著主題,就一味臉譜化的用大氣、豪邁這樣的技巧去處理,而是在看似平和與舒緩的演唱中,用感情和詩意的張力,將音樂視覺化。《相忘於江湖》雖然是宣傳曲,實際上卻一點不比《丹書鐵契》遜色,在作品中,陳楚生除了保持了他傳統的演唱技巧之外,反倒是在這麼一首古典格調的作品中,運用了一些更為時尚的人聲處理,以及一些民歌化的聲樂技巧處理,從而給人一種很“印象”系的感覺,呈現出一種亦古亦今的味道。電影《山楂樹》的主題曲《山楂花》,則不僅是一首好聽的電影歌曲,更是今年華語樂壇最好聽的流行歌曲之一。而和其他由陳楚生演繹的影視歌曲一樣,《山楂花》的存在,並不只是讓人在若干年後,提到《山楂樹》這部電影的時候,只知道有個名叫陳楚生的歌手唱過這麼一首主題歌。而是在回憶起《山楂樹》的情節時,首先讓人想到主題歌的旋律和人聲,或者是哼唱起主題歌的人聲和旋律時,才回憶起電影相關的畫面。這,才是影視歌曲的正道,它不是電影的工具,更應該是電影的入口。
返回列表